阻斷大腸癌變之路新式ESD剝離術可切較大瘜肉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:

2016年統計顯示,國人罹患大腸直腸癌人數連續8年高居十大癌症之首,且人數逐年攀升,隨著癌症篩檢的普及率提高,大腸直腸癌的早期發現率也相對增加,根據馬偕醫院癌症資源中心近2年統計,每年約250人發現大腸直腸癌早期癌前病變,確診罹癌人數每年約為20人左右。但大腸直腸癌這類早期消化性癌症並無明顯症狀,若輕易忽略而延誤就醫。

?

54歲的男性患者無慢性病亦無大腸直腸癌家族史,但經診斷發現在升結腸處有約3公分的扁平狀瘜肉,採用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(ESD)治療,目前恢復情況良好,無復發現象,生活作息回歸正常;另一名68歲的陳女士,半年前因糞便帶血就醫,經檢查後發現乙狀結腸處有一顆2公分的扁平狀瘜肉,採取同樣外科治療,手術時間約1個多小時,住院5天後出院,目前每3個月返門診追蹤。

?

解決2公分以上瘜肉切除問題

?

大腸鏡檢查係透過窄頻光照射觀察微血管狀況,若血管呈現不規則變化,則是評估病灶為良性或惡性的重要依據,以往大腸直腸癌患者為切除扁平狀腺瘤性瘜肉,多以內視鏡黏膜切除術(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, EMR )處理,但2公分以上的瘜肉切除往往受到限制;近幾年來,隨著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(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, ESD)的發展,可針對2公分以上的瘜肉切除,且出血量少、沒有體外傷口,患者復原速度相對較快。

?

馬偕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資深主治醫師楊靖國表示,大腸在醫學上包括結腸與直腸,其黏膜組織若長出一種凸出於腸道內壁的良性腫瘤就是瘜肉,年齡超過50歲以上則相當常見,但根據研究顯示,這種瘜肉日後演變為癌細胞的比例頗高,因此針對大腸內的瘜肉應重視並積極處理。

?

ESD(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)適用於罹患早期大腸癌,扁平狀腺瘤性瘜肉大於2公分以上患者,平均住院天數約3-5天,術後第一個月需特別注意飲食狀況,建議以低渣飲食為主,避免吃易脹氣或不易消化的食物,並自行觀察是否有延遲性出血問題,若術後有產生腹痛或解便大量出血、解黑便等症狀,則需立即回診安排檢查。

?

病灶侵犯黏膜深層不建議採用?

至於病灶已侵犯到黏膜深層、可能產生淋巴轉移者,均不建議採行此類術式;此外,已服用抗凝血劑藥物的病人是否可以接受此類手術,則需針對個案進行術前評估與用藥調整後決定。

?

值得注意的是,由於大腸壁較薄,腸道內有許多皺褶彎曲處,使得這項手術穿孔的風險約1.4-10.4%,增加手術執行的難度,考驗醫師的臨床經驗,部分患者手術時間可能超過5個小時;此外,術後出血平均約為0-12%,大部分的出血均可直接用內視鏡血管夾予以控制。

?

由於早期消化性癌症並無明顯症狀,若輕易忽略而延誤就醫,會致使病情加劇,為減低罹癌機率,呼籲民眾若有糞便出血、家族史或符合癌症篩檢資格者,應定期接受檢查,才能早期發現妥善治療。

?

水蜜桃,塔吉特,蜜梨,寫真集,甜柿,千層蛋糕,雪梨,自行車,衛生棉,









福原遙第一本寫真集



蒼井優8740 DIARY 2011~2014



BOMB 12月號2014附海報



自行車配件價格行情 腳踏車裝備配件>UTB(UP TO BOY) 1月號2015附海報

單車方程式 單車零件量販

清純的大人-白石麻衣寫真集



BOMB 1月號2015附海報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單車配件 腳踏車零件製造商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evinboy8e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